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專題研究︰《莊子》內篇情感論
Special Study: Emotions in the Inner Chapters of Zhuangzi 
開課學期
105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明照 
課號
Phl7425 
課程識別碼
124 M477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A(18:25~19:15) 
上課地點
哲研討室二 
備註
請先徵得授課教師及申請者同意後,始得選課。
限碩士班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情感是《莊子》中的重要論題,特別是情感與認知的關係,更是屢在《莊子》中論及。本課程集中以內七篇為範圍,深入探討莊子關於情感的相關思索,包括情感對於認知的影響,如何安頓情感,情感在倫理互動中的地位,情感與有德者人格的關係等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希望引導同學透過深入研討達致以下的目標:
一、釐清莊子哲學如何看待情感與個人理想生活的關係。
二、澄清莊子哲學中情感在倫理互動中的意義。
三、探討莊子哲學中關於情感與認知、選擇、行動之間的
關係。
 
課程要求
課前仔細研讀文本與相關文獻,課中充分討論,課後提書面報告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黃錦鋐:《新譯莊子讀本》(臺北:三民書局,2013)。
陳鼓應:《老莊新論》(臺北:五南圖書公司,1993)。
陳鼓應:註釋《莊子今註今譯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2011)。
王邦雄:《莊子內七篇‧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》(臺北: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2013)。
徐復觀:《中國人性論史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1968 )。
高柏圓:《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》(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92 )。
王志楣:《莊子生命情調的哲學詮釋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8)。
莊錦章 :〈Zhuangzi and Hui Shi on Qing情〉,《清華學報》第40 卷第1期(2010年3月)。
劉振維:〈論《莊子》書中「情」字蘊義與情感議題〉,《朝陽人文社會學刊》第9卷第2期(2012年1月)。
蔡璧名:〈《莊子》的感情:以親情論述為例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 第49期(2015年3月)。
沈雅惠:〈析探莊子《德充符》中的「無情」義〉,《文明探索叢刊》第63期(2010年10月)。
韓秀利:〈《莊子》內七篇中「情」字義蘊探析〉,《丹道文化》第37期(2011年6月)。
簡光明:〈莊子論「情」及其主張〉,《逢甲中文學報》第3 期(1995年5月)。
陳靜:〈「吾喪我」――《莊子•齊物論》解讀〉,《哲學研究》第5期(2001年)。
黃錦鋐:〈從感情、理智、科學的角度看莊子的文學〉,《幼獅月刊》第41卷6期(1975年6月)。
林修德:〈從〈聲無哀樂論〉引用《莊子》「三籟」典故探其「聲情關係」中所蘊含的工夫向度〉,《中央大學人文學報》第54期(2013年4月)。
張尚仁:〈莊子哲學的快樂論〉,《江漢論壇》第2012卷1期 (2012年1月)。
王邦雄:〈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──論莊子「命」「義」的觀念〉,《哲學與文化》第23卷第9期(1996年9月)。
梁克隆:〈簡談莊子的「理想世界」與「理想人物」〉,《中華女子學院學報》第4期(2010年8月)。
林順夫:〈以無翼飛者:《莊子‧內篇》對於最高理想人物的描述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26期(2005年3月)。
李鐘麟:〈論莊子「真人」人格的建構及其現代意義〉,《湖南科技學院學報》第31卷第1期(2010年1月)。
高茂鈞:〈由「小大之辯」論莊子逍遙思想〉,《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》第23期(2013年9月)。
沈維華:〈孤獨的莊子初探〉,《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》第17期(2011年12月)。
徐春根:〈論莊子的是非觀〉,《江漢論壇》第 2009卷第1期(2009年1月)。
Kim-chong Chong:〈Zhuangzi’s Cheng Xi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irtue and Perspectives〉,Dao: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,10:4 ,2011.11.
 
參考書目
黃錦鋐:《新譯莊子讀本》(臺北:三民書局,2013)。
陳鼓應:《老莊新論》(臺北:五南圖書公司,1993)。
陳鼓應:註釋《莊子今註今譯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2011)。
王邦雄:《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》(臺北: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2013)。
徐復觀:《中國人性論史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1968 )。
高柏圓:《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》(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92 )。
王志楣:《莊子生命情調的哲學詮釋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8)。
莊錦章 :〈Zhuangzi and Hui Shi on Qing情〉,《清華學報》第40 卷第1期(2010年3月)。
劉振維:〈論《莊子》書中「情」字蘊義與情感議題〉,《朝陽人文社會學刊》第9卷第2期(2012年1月)。
蔡璧名:〈《莊子》的感情:以親情論述為例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 第49期(2015年3月)。
沈雅惠:〈析探莊子《德充符》中的「無情」義〉,《文明探索叢刊》第63期(2010年10月)。
韓秀利:〈《莊子》內七篇中「情」字義蘊探析〉,《丹道文化》第37期(2011年6月)。
簡光明:〈莊子論「情」及其主張〉,《逢甲中文學報》第3 期(1995年5月)。
陳靜:〈「吾喪我」──《莊子齊物論》解讀〉,《哲學研究》第5期(2001年)。
黃錦鋐:〈從感情、理智、科學的角度看莊子的文學〉,《幼獅月刊》第41卷6期(1975年6月)。
林修德:〈從〈聲無哀樂論〉引用《莊子》「三籟」典故探其「聲情關係」中所蘊含的工夫向度〉,《中央大學人文學報》第54期(2013年4月)。
張尚仁:〈莊子哲學的快樂論〉,《江漢論壇》第2012卷1期 (2012年1月)。
王邦雄:〈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──論莊子「命」「義」的觀念〉,《哲學與文化》第23卷第9期(1996年9月)。
梁克隆:〈簡談莊子的「理想世界」與「理想人物」〉,《中華女子學院學報》第4期(2010年8月)。
林順夫:〈以無翼飛者:《莊子內篇》對於最高理想人物的描述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26期(2005年3月)。
李鐘麟:〈論莊子「真人」人格的建構及其現代意義〉,《湖南科技學院學報》第31卷第1期(2010年1月)。
高茂鈞:〈由「小大之辯」論莊子逍遙思想〉,《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》第23期(2013年9月)。
沈維華:〈孤獨的莊子初探〉,《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》第17期(2011年12月)。
徐春根:〈論莊子的是非觀〉,《江漢論壇》第 2009卷第1期(2009年1月)。
Kim-chong Chong:〈Zhuangzi’s Cheng Xi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irtue and Perspectives〉,Dao: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,10:4 ,2011.11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討論 
30% 
 
2. 
期中作業 
3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4  情感的意涵 
第2週
9/21  欲望與情感表現(一) 
第3週
9/28  欲望與情感表現(二) 
第4週
10/05  信念、理想與情感(一) 
第5週
10/12  信念、理想與情感(二) 
第6週
10/19  直覺與情感的關係(一) 
第7週
10/26  直覺與情感的關係(二) 
第8週
11/02  認知與情感的關係(一) 
第9週
11/09  認知與情感的關係(二) 
第10週
11/16  情感與行動的關係(一) 
第11週
11/23  情感與行動的關係(二) 
第12週
11/30  情感與理想人格的關係(一) 
第13週
12/07  情感與理想人格的關係(二) 
第14週
12/14  情感與社羣生活的關係(一) 
第15週
12/21  情感與社羣生活的關係(二) 
第16週
12/28  綜合討論一 
第17週
1/04  綜合討論二 
第18週
1/11  期末報告討論